在傳統管制圖的使用上多以修華特(Shewhart)博士於1924年首先提出的管制圖,一般稱為修華特管制圖,還有Page(1954)提出累積和管制圖(CUSUM管制圖)與及
Roberts(1959)提出的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管制圖(EWMA管制圖)。
但是傳統管制圖皆是以假設觀測值為互相獨立且服從常態分配為前提。對於產業生產方式的改變,連續性的生產或自動化製程,在監控產品品質特性時,觀測值常不是互相獨立,且存在某種程度的相關性。若將具有相關性資料的觀測值以傳統管制圖作監控,往往會使錯誤警告率提高許多。
本研究透過模擬的方法,找出相關係數 (間隔一期的自我相關係數)在時間序列自回歸參數
與移動平均參數 之下與平均連串長度(ARL)的關係,以探討修華特、CUSUM管制圖、EWMA管制圖,此三種傳統管制圖對相關性資料的管制效果,並能從中比較出資料為獨立性或有相關性的管制效果影響程度。
研究發現,在處理相關性資料的時若爲了處理小偏移的狀況下EWMA管制圖是方便處理且管制效果較佳的選擇;若為了處理負相關資料,則會建議使用EWMA或CUSUM管制圖,至於修華特管制圖不管在處理正相關或負相關資料時都沒辦法在任何程度偏移上達到較佳的管制效果,所以會建議以EWMA或CUSUM管制圖取代。整體而言,對於監控自我相關資料使用傳統型管制圖(EWMA管制圖與CUSUM管制圖)仍然可達到一定程度的管制效果。 |